返回首页】 【关于本网】 【运河文化】 【新闻动态】 【书法国画】 【书法名家】 【摄影作品】 【古玩、工艺商城】 【在线留言】 【联系方式
 
·
地理概述
·
地理概述
·
运河开凿
·
运河治理
·
运河经济
·
运河往事
·
对外交流
 新闻动态 首页 > 新闻动态
怀念冯亦吾先生之二
发布日期:2018-3-30 9:34:15     关注次数:    

  怀念冯亦吾老先生(之二)

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

  ———怀念老前辈冯亦吾先生

  (二)应时所需,奋力著书

  冯老(原名守道,后更亦吾,号逸翁)在职期间,是新闻和教育工作者。他先是在师范学校毕业,执教乡里;后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,应聘为《北平晚报》记者、天津《益世报》特约记者;又转任教职,历任辅仁大学教员、北京大学讲师、辽东学院教授,解放后任中学教师。而幼承家学,养成的“好读书,乐为诗,爱书法”的传统习惯,从未间断。

  冯老早年,便以善书名闻乡里。自青年时代,即以毛笔日课日记——“晨夕录”,从沛县至北京,几十年几未日辍。教书之余、寒暑假日,常以清水书于废纸,晾干再书;并以收藏名碑珍帖、名人墨宝为快。1974年退休后,他以71岁高龄,全身心地致力于书学研究。

  当时,书法热潮正在全国兴起。冯老与韩克强、赵宇泽、沈厚钧等组成“从众书法小组”(后发展为“卿云诗书画社”暨中国管理科学院书学研究所,冯老任社长、所长。)起,便着手搜集、欣赏、临摹历代碑帖墨迹;校勘、注释古典书法名著工作。1981年5月9日,冯老(列席)和王遐举(代表)以民革“中山书画社”成员身份,参加了中国书协成立大会。期间,冯老建议“整理古典书法著作”;后又专函建议:一、编写一套书法教科书;二、编写一部书法通史;三、整理历代书法名著,译成现代汉语,使一般书法爱好者容易读懂。书协回曰:第一件事,书法教科书应该由教育部门去办;第二件事正在研究中;第三件事不太容易,因为老人无此精力,新一代人对古汉语缺乏研究,因此难以进行。冯老不管他人做与不做,自己力所能及地先做起来。

  1980年,冯老先出版了《书法丛谈》。1982年编写的《书法探求》于1983年出版第一版83000册,供不应求,接连二版、三版。这极大地激发了冯老的斗志。继而,先后出版了《书法名论集》译释、《书谱解说》、《续书谱解说》、《艺舟双楫注释》、《书概释义》、《书法津梁绎述》、《楷书概说》、《中国书法通史》、《中国书法今鉴》、《书法函授教材》、《书法诗歌》、《书法故事》、《晚晴书法诗》、《书法诗百首》等20余种“极具开创性、系统性和指导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及文集”(王建明《志高非独属少年,但发秋华催远春——记书法理论家、书法家冯亦吾》《光明日报》1997年9月6日)。其中《书谱解说》,成了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各院校书法班的教材。另有《司空图诗品解说》、《袁枚续诗品解说》、《郑板桥集注释》、《逸翁诗词》、《逸翁诗词续集》、《韵语自解》、《冯亦吾文集》等诗论著作相继出版;还主编了《长城诗书画》、《历代名媛百咏》、《历代书法诗》等书卷。

  在此期间,冯老还经常参与诸多书法培训、展览、公益等社会活动。社会影响极大的是1997年由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和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教育部联合录制出版的“中高级书法培训研修导向性音像教材”,名为《中国当代著名老书法家艺海纵横》,应邀讲课的共十位老先生:沈鹏、王学仲、逸翁(冯老)、夏湘平、佟韦、刘艺、王景芬、李铎、欧阳中石、周而复。时称谓“书法界十老”。

  而他与沈鹏先生的诗唱诗和,则被传为业内美谈。那是1997年春节前夕,在中国书法协会拜访书坛耆老活动中,沈鹏(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)偕邹德忠(原组联部主任)造访了冯老。沈鹏先生问有何近作,冯老拿出一幅写就的作品:“金石留心皆学问,诗文得意即神仙。”赠沈,并合影留念。告辞时,冯老吟诗一首相送。沈鹏先生很珍惜这份无私的友情。这年4月26日沈鹏先生在《北京晚报》”文艺副刊“上,发表了一篇《引玉》文章,记述了这段情意。文中云:“冯老思虑通审,谈他的书法创作观,很扼要地概括为‘有规矩,无巧’,又说‘规矩突破,方是巧’,是很有见地的辩证观念。春节过后,德忠告知,冯老送我一幅自作诗书,我心甚喜,可是待收到冯老原件,已是三月初了。冯老秀劲的行书写着:‘蓬门寂静欲生尘,急报高轩问主人,一簇鲜花陈几案,辉光照射满堂春。’

  “为报老人美意,我迅即步原韵奉答:‘庭院无声绝世尘,恐惊程雪立门人。卿云一片氛氲过,报我先知翌岁春’。”没想到,我发出诗稿不过五天,又收到了冯老寄来的第二首诗。仍是原韵:‘尝思清净避嚣尘,何幸忙中遇雅人。久已不闻高格调,因风寄意听阳春。’末句,尤见杰思。我想再复一首,却被开会冲走了灵感。

  我把冯老送我的两首佳作一并借铁夹悬挂书柜前,朝朝夕夕欣赏。从那诗情书意,若不看下款,无论怎样,也想不到出自九旬有五的世纪老人之手。对艺术的追求,对学问的探索,对人生的执着,使仁慈的长者青春永驻。”

  与此同时,卿云诗书画社(现为“中艺书画院”)也由十几个人“坐朝问道”,发展到遍及京城内外的2100多人。社内设有诗、印社和诗书画研究院等专业组织,坚持“艺术传人”、“艺德育人”、“艺风树人”、“艺教宜人”,造就了一大批知名海内外的艺术新秀。冯老的墨宝,流传至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国;首都博物馆、人大、政协等皆有收藏。国内外50余家报刊,采访报道了冯老的艺迹,可谓大器晚成。

  为了彰显冯老为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,勉励后人,沛县建了“冯亦吾艺术馆”;山东潍坊市“国际艺术碑林委员会”兴建了“冯亦吾艺术园”。


[点击关闭窗口]

 中国大运河艺术网
 地址
:聊城市山陕会馆北湖景名仕苑7-4号(大码头旁运河书画院) 邮编:252000 电话:0635-8200268 13306357828
 
网址:http://www.dyhysw.com 邮箱:dyhysw@126.com 备案序号:鲁ICP备07020983号

Powered by ZZZ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