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】 【关于本网】 【运河文化】 【新闻动态】 【书法国画】 【书法名家】 【摄影作品】 【古玩、工艺商城】 【在线留言】 【联系方式
 
·
地理概述
·
地理概述
·
运河开凿
·
运河治理
·
运河经济
·
运河往事
·
对外交流
 新闻动态 首页 > 新闻动态
怀念冯亦吾先生之三
发布日期:2018-3-30 9:25:42     关注次数:    

怀念冯亦吾老先生(之三)

老骥伏枥志在千里

———怀念老前辈冯亦吾先生

(三)以技达艺,以艺弘道

我能趋谒请益于冯老膝下,可谓天赐之缘。因为“卿云社”副社长葛嵓老先生,是我老伴同事的妈妈。当时,我对“书法好坏的标准及自我发展方向”等基本问题,被时风搞得很迷茫。例如,我觉得书法之法,简略俗分为“字法、笔法、章法和心法。”以此权衡,乾隆的字不违法度,却被列入否定之位;而所见到的“书展”和“书法大家”,有的字远不如乾隆,却名位高推。不知孰好孰坏,择何而行?

我是1976年才依“书法家”的水准,日课习作的,后于1990年专攻草书。此前,仅满足于“单位抄写手”、“报刊标题书写手”的境地。1980年后,偶遇军旅书家唐天际老先生,他见到我写的字,鼓励说:“不错,好好临帖,准能成家。”又遇云南书法大家冯国语老师,说:“常寄点作品来,点拨几下就成了。”还带着书写作业,先后请益过北大法律系教授李志敏先生(时为北京书协副主席)和中国书协的刘艺、张虎、沈鹏等老师。众师之诲:“融碑于草。” 但如何融呢?葛老听了我的述说后说:“我虽曾是大学中文教授,但一直在搞画。我可以推荐你见社长冯老,他可以解决你的问题。愿意的话,你可入社跟他一直学下去。”我高兴极了。

很快见到了冯老(1998年2月8日)。他听了我述说的“迷茫”后乐了,说:“这不是你一人的‘迷茫’,而是当今书法界“普遍性困惑”。有些比你资历老,甚至名家,也来探讨这些问题。”随后说,我回顾几十年经历,觉得写字如做人,要“啃定‘正经’口不松,任其东西南北风。何为正经?即众艺之宗——“以技达艺,以艺弘道。”无技,难成艺;技不精,艺不高。艺者,悦人也,是靠其蕴含的精神悦人。而“精神悦人”,莫高于“心与道通,其乐无穷。所以,凡艺术,尽管种类不同,但皆是创造者以精湛的技艺,充分利用某一艺术形式,恰到好处地展示其内心世界。简言之:其作品,能与众人共鸣的,可谓家;与社会共鸣的,可谓当代大家;经得起历史检验的,可谓传世大家。”

接下来说,当下书赛书展,榜位扬名,导向不一;某些书法界权贵、社会要人,以偏概全,甚至以己划线,唯我独尊;学府、学养高等于书艺高;理论高等于书艺高;名师手下皆高徒,以及学院派与“墙”外派、团体派与“散兵游泳”派、“吃皇粮”团体与“自觅自养”团体等,各持己高,莫衷一是。甚至,把那些远离“结字”、“笔墨”规矩的所谓仿“出土”的“信笔涂鸦”,捧上了天。如此等等,怎能不使人困惑呢?

所以,“要守住正确方向,不为时风所动。你的字,没离规矩,写得已很不错了,但应着力在“突破‘法’的城池”上,下功夫。 “规矩突破,方为巧。” “出‘法’方显己天地。”此前,众师强调的“融碑入草”,以及你所悟的“笔笔到位”;“行笔中,按力大于提力、‘往’力大于‘收’力的上下、往收的‘一点四向’力的牵掣而动”;以及“笔划处及其使展处要实、笔划连带处要虚”、“草书,使展处忌空跑”等观点,都是很有见地的。书法,简括细化谓“字法、笔法、章法和心法”,是可以的。但要强调的是:“字、笔、章”三法,是基础法即技法。不备此三法,难为书法;而“心”法,则是高级法,无心法,难言为艺何以为家?心法有二,一是确有共鸣于人之悟;二是善以书法形式揭示于人,令观者为快。

我原计划如此求教十次,汇编为:“书法十谈——访冯亦吾老先生,但我第三次去,交上第二次访谈整理稿,还没等开口,冯老便发话了。他说,上次交来的第一次访谈稿,我阅改后已交咱社刊刊发。几次交流,我觉得你是“孺子可教也”。你对我的书法理论观点,能理解并思度敏悟,善发挥,好进取,我很高兴。正如老子《道德经》所云“同于道,道亦乐得之。”论道于你,是我一大快事。你有什么问题,都可提出来,咱们共同探讨。我很愿将我从艺做人的体悟,传授于你。承以为继,少走弯路。你来,不要做一般的学生,应集中精力研究探讨些问题。你提的问题,都是些大题目,三言两语说不透。有的,我出的书里已言及。你先看看我的那些书,还有什么问题,咱们再逐一细究。(三次求教文稿,题目为:《由法转道,乃求正果之途》、《书法小道,善修为要》、《可师于我,但不要学我》

我读过书后,以及在随后接触中,深感冯老晚年,在社内外授课及著书立说,始终本着他对书法艺术认知的理念推进的。他认为:一个有创造力的书法艺术家,起码应技术精湛;艺理通达;兼修文、史、哲。”他是当今较早地对“书法艺术工作者全面、系统修养”具体规范化者之一。这一理念,继承发展了传统书法理念,具有时代气息。

他认为,学书每以形似为阶梯,然后探其神,而神有赖于修养。学书必先求形似,从执笔、运笔而至结体。形似以后,若要提高,必须深造求神。形则为技法,神则为理论。求神,实为“由技转道”。

所以说,从艺书法,要有精湛的技术,但想驾驭这门艺术,则要通史、知理,方可善技扬神。首先要了解书法史(包括文字史),弄清源流、来龙去脉;二要知理论,懂得自然原理和辩证法;第三才是技法上的随心所欲。简言之,书家就是在“技法——理论——技法”的反复折腾中成长的。而要想成为有造诣的书法家,必须有历史眼光、哲学思想、文学修养。只有将这三者统一起来,学书法才有头有尾,有根有据,才有创造力和生命力。

这一理念,为当今从艺书法者指明了“修身”的方向。他对古书论的注释解说,成为今人理解书法经典的津梁。

这年秋,冯老说:“山东潍坊市国际艺术碑林委员会”筹建“冯亦吾艺术馆”,正征集社内成员题辞刊石。你可以写一幅。我写了一幅笔贯千秋气,墨涌万世情”送去。冯老改动了韵脚字,让我写好送去寄走(是否上石,未去实观)。若需横批,拟为一脉多元”,即书法园地是“一脉多元千面”的百花园,莫以一面论乾坤。谨以此志我对冯老和书法艺术的理解。


[点击关闭窗口]

 中国大运河艺术网
 地址
:聊城市山陕会馆北湖景名仕苑7-4号(大码头旁运河书画院) 邮编:252000 电话:0635-8200268 13306357828
 
网址:http://www.dyhysw.com 邮箱:dyhysw@126.com 备案序号:鲁ICP备07020983号

Powered by ZZZcms